一熱就全身癢可能是皮膚乾燥、膽鹼能性蕁麻疹、痱子、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皮膚護理、藥物治療等。
1. 皮膚乾燥: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老化、頻繁洗澡等原因,皮膚的水分流失過多,導致皮膚乾燥,受熱後瘙癢加劇。日常要減少洗澡頻率,避免使用過熱的水和刺激性強的沐浴產品,洗完澡後及時塗抹身體乳,如凡士林身體乳、尿素維E乳、硅油乳膏等,保持皮膚水潤。
2. 膽鹼能性蕁麻疹:身體受熱、精神緊張等使膽鹼能神經發生衝動而釋放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病。可出現圓形丘疹性風團,自覺劇癢。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同時要避免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
3. 痱子: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發,導致汗腺導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滲到周圍組織引起。表現為密集排列的小丘疹、丘皰疹。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室內通風涼爽,外用爐甘石洗劑、痱子粉、氧化鋅軟膏等,可緩解症狀。
4. 接觸性皮炎:皮膚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受熱後可能加重瘙癢。首先要找出並避免接觸過敏原,遵醫囑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鹵米松乳膏等糖皮質激素藥膏,嚴重時需口服藥物治療。
5. 脂溢性皮炎:與皮脂腺分泌旺盛、馬拉色菌感染等有關,好發於皮脂腺豐富部位。表現為紅斑性皮疹,有油膩性鱗屑,伴瘙癢。注意生活規律,限制多脂及多糖飲食,忌飲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外用酮康唑洗劑、二硫化硒洗劑、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選擇溫和的護膚產品,避免搔抓皮膚以免引起破損感染。穿著寬松、透氣的衣物,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如果瘙癢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