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出現白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癜風、白色糠疹、花斑癬、貧血痣、無色素痣等。
1. 白癜風:這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黏膜疾病。發病機制較為複雜,通常認為與自身免疫、遺傳、神經精神因素、黑素細胞自身破壞等有關。患者皮膚會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白斑,邊界清晰,白斑內毛髮可變白,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且有擴散趨勢。
2. 白色糠疹: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好發於面部。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日曬、皮膚乾燥等因素有關。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色素減退斑,表面有細小鱗屑,一般無自覺症狀。
3. 花斑癬:由馬拉色菌感染引起,高溫潮濕、多汗、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易誘發。皮損初為以毛孔為中心、邊界清楚的點狀斑疹,可為褐色、淡褐色、淡紅色、白色等,表面有細小鱗屑,好發於胸背部、頸部等皮脂腺豐富部位。
4. 貧血痣: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出生後或兒童期發病。因局部血管對兒茶酚胺敏感性增高,導致血管收縮,局部皮膚缺血而出現白斑,摩擦白斑後周圍皮膚發紅,而白斑本身不發紅。
5. 無色素痣: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即出現,是一種少見的、局限性色素減退斑。病因可能與黑素小體合成和轉運異常有關,白斑大小和分布相對固定,不會隨年齡增長而明顯變化。
如果發現皮膚出現白斑,不要自行盲目判斷和用藥,應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日曬和皮膚損傷,規律作息,均衡飲食,以維護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