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小兒慢性腹瀉應該如何治療

發佈時間:2025-06-16 07:52:00

小兒慢性腹瀉可能是餵養不當、腸道感染、過敏、乳糖不耐受、腸道發育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抗感染、規避過敏原、更換特殊配方奶粉、手術干預等。

1. 餵養不當:餵養不定時、食物量及種類不當等都可能引發慢性腹瀉。應合理調整餵養方式,遵循定時定量原則,根據小兒年齡和消化能力選擇合適食物。若因過早添加輔食致腹瀉,需暫停新輔食,待腸道功能恢復後再逐步添加。同時,適當增加水分攝入,防止脫水。

2. 腸道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腸道後,炎症持續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腹瀉遷延不愈。細菌感染可遵醫囑用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膠囊、慶大霉素片抗感染;病毒感染一般對症治療,可遵醫囑用蒙脫石散止瀉、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調節腸道菌群;寄生蟲感染需根據蟲體類型,遵醫囑用阿苯達唑片、甲苯咪唑片、吡喹酮片驅蟲。

3. 過敏:牛奶蛋白過敏等情況較為常見,小兒接觸過敏原後,腸道免疫系統被激活,引發腹瀉。需及時明確過敏原並規避,如對牛奶蛋白過敏,母乳餵養母親要回避牛奶及其製品,配方奶餵養可更換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4. 乳糖不耐受:由於小兒體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導致腸道滲透壓改變引起腹瀉。可更換為無乳糖配方奶粉,或在餵奶前遵醫囑口服乳糖酶膠囊、乳糖酶顆粒、乳糖酶滴劑,幫助消化乳糖。

5. 腸道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腸道畸形等,影響腸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這種情況通常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需做好護理,密切觀察小兒恢復情況,合理安排飲食,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小兒慢性腹瀉治療期間,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著涼加重症狀。飲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和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
小兒慢性腹瀉應該如何治療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