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小兒脫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發佈時間:2025-06-04 15:06:05
曹鍵副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小兒脫肛是指肛管、直腸甚至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小兒脫肛在嬰幼兒中較為常見,發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一是小兒身體發育尚未完善,骶骨彎曲度較淺,直腸呈垂直狀,且周圍組織較為鬆弛,固定能力較弱,當腹內壓增高時,如腹瀉、便秘、咳嗽等,容易導致直腸脫垂。二是營養不良,小兒身體虛弱,骨盆底組織軟弱,也容易引發脫肛。三是長期腹壓增加,如長時間蹲便、坐便時間過長等,也可能導致小兒脫肛。

對於小兒脫肛的治療,主要有的方法包括

一、保守治療

1.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長時間蹲便或坐便,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

2. 積極治療可能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如腹瀉、便秘、咳嗽等。

3. 進行肛門周圍肌肉的鍛鍊,如收縮肛門運動,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4. 可以使用溫水坐浴,緩解肛門周圍的肌肉緊張。

2.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小兒脫肛多由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可採用中藥內服、外敷、針灸等方法進行治療。

3.手術治療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脫肛嚴重,影響小兒生活質量,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直腸懸吊固定術等。

家長在發現小兒脫肛後,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小兒肛門周圍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同時,要注意調整小兒的飲食,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

相關文章
小兒脫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