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患肢短縮、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髖關節活動受限、跛行及鴨步、Allis徵陽性等。
1.患肢短縮: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患肢縮短。
2.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患側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褶皺增多、加深,會陰部增寬。
3.髖關節活動受限:患側髖關節外展、旋轉受限,且活動時可有彈響。
4.跛行及鴨步:開始行走後,患兒一側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則表現為鴨步。
5.Allis徵陽性:使新生兒平臥,屈膝85°~90°,兩足平放床上,兩踝併攏時,雙膝高低不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肢體發育情況,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對於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患兒,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以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