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種常見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感染所致。丹毒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1.一般治療:
休息,丹毒患者需要臥床休息,避免勞累。因為休息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助於病情的恢復。抬高患肢,將患肢抬高,高於心臟水平,可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和疼痛。局部濕敷,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患處,可減輕炎症和水腫。
2.藥物治療:
抗生素治療,遵醫囑用藥,如青霉素V鉀片、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可以殺滅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從根本上治療丹毒。外用藥物,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可以減輕局部炎症。止痛藥,如果疼痛明顯,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緩解疼痛。
3.物理治療:
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照射患處,可殺滅病菌,促進炎症消退。超短波治療,超短波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組織的新陳代謝,有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4.中醫治療:
中藥內服,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辨證論治,選用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中藥,如連翹敗毒丸、龍膽瀉肝丸、五神湯等。中藥外敷,用如意金黃散、黃柏液等中藥外敷患處,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5.手術治療:
對於局部膿腫形成或出現壞疽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切開引流或清創術,以清除壞死組織和膿液,促進傷口愈合。
丹毒患者在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損傷,積極治療足癬等原發疾病。飲食上應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