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乙類傳染病。一般來說,其潛伏期通常為7 - 14天。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被歸為乙類傳染病,是因其具備一定的傳播性和對公眾健康有較大潛在威脅。該疾病可通過蜱蟲叮咬等途徑傳播給人類,一旦在人群中傳播開來,可能引發局部甚至較大範圍的疫情,影響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正常運轉,所以按照傳染病管理標準將其列為乙類。
這種疾病主要由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發病後患者常出現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由於其傳播途徑較為隱匿,蜱蟲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在戶外活動時容易不經意間被叮咬感染,而且人與人之間也可能存在有限的傳播,這些因素都增加了防控的難度和複雜性。
日常生活中,在高發季節盡量減少在草地、樹林等蜱蟲易生長的地方長時間坐臥或玩耍。如果要進入這些區域,建議穿著長袖長褲並扎緊袖口、褲腿。一旦發現被蜱蟲叮咬,不要自行強行拔除,應盡快就醫處理。若出現發熱、乏力等不適症狀,且近期有過戶外活動經歷,要及時告知醫生,以便盡早診斷和治療。同時,要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規範治療和康復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