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指多種致病因素侵害肝臟,使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損,繼而引起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的症狀。其發病原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病毒感染、藥物或毒物損傷、酒精濫用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一、病毒感染
1.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見病原體。這些病毒通過不同的途徑傳播,如糞-口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等。
2. 感染這些病毒後,肝臟會出現炎症反應,導致肝細胞壞死和肝功能異常。
2.藥物或毒物損傷
1. 某些藥物,如抗結核藥、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引起急性藥物性肝炎。
2. 接觸有毒物質,如化學毒物、農藥等,也可能導致急性中毒性肝炎。
3.酒精濫用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臟負擔加重,引起肝細胞損傷和炎症,進而發展為急性酒精性肝炎。
4.自身免疫性疾病
當人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肝臟組織時,會引發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表現為急性發作。
對於急性肝炎患者,在治療的同時,還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肝功能等相關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