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即為低血壓。低血壓可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
一、生理性低血壓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
1. 原發性低血壓
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 繼發性低血壓
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是緩慢發生的,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低血壓。
低血壓患者
起身時動作應緩慢,避免突然站立導致頭暈或昏厥。睡眠時可將頭部墊高,以減輕低血壓症狀。適量增加鹽分的攝入,但需注意避免過量。加強鍛鍊,增強體質,但避免劇烈運動。定期測量血壓,瞭解血壓變化情況。如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