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主要在嚙齒動物間流行,鼠、旱獺等為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鼠疫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病急劇,寒戰、高熱、體溫驟升至39℃~41℃,呈稽留熱。劇烈頭痛,有時出現中樞性嘔吐、呼吸急促、心動過速、血壓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現血壓下降、意識不清、譫妄等。
一、鼠疫的症狀
1. 腺鼠疫:最為常見,除全身症狀外,受侵部位所屬淋巴結腫大為其主要特點。好發部位依次為腹股溝淋巴結、腋下淋巴結、頸部及頜下淋巴結,多為單側。淋巴結腫大與發熱同時出現,表現為迅速的瀰漫性淋巴結腫脹,典型的表現為淋巴結明顯觸痛而堅硬,與皮下組織粘連,失去移動性,周圍組織顯著水腫,可有充血和出血。
2. 肺鼠疫:原發性肺鼠疫起病急驟,寒戰、高熱,體溫達40℃~41℃,伴劇烈胸痛、咳嗽、咳痰,痰為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呼吸急促,發紺。繼發性肺鼠疫是在腺鼠疫或敗血症型鼠疫症狀基礎上,病情突然加劇,出現原發性肺鼠疫呼吸系統表現。
3. 敗血症型鼠疫:多繼發於肺鼠疫或腺鼠疫,為最凶險的一型。起病急驟,寒戰、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進而發生感染性休克。皮膚黏膜廣泛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胃腸道出血等,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
4. 其他類型鼠疫:如皮膚鼠疫、腸鼠疫、眼鼠疫、腦膜型鼠疫等,均少見。
2.鼠疫的治療
一旦懷疑或確診鼠疫,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並嚴格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藥物。目前,鏈霉素是治療鼠疫的首選藥物,也可選用慶大霉素、氯霉素、四環素等。同時,應進行對症支持治療,如補液、糾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暢等。
如果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近期的旅行史和接觸史。在鼠疫流行地區,應加強個人防護,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病死動物,做好防鼠、滅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