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血壓高降不下來,需要引起重視。血壓控制不理想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如生活方式因素、藥物使用不當、存在其他疾病等。
如果血壓持續升高難以控制,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和β受體阻滯劑等。
一、利尿劑
通過促進尿液排出,減少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如氫氯噻嗪等。
2.鈣通道阻滯劑
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從而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4.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
阻斷血管緊張素Ⅱ與受體的結合,發揮降壓作用。如氯沙坦、纈沙坦等。
5.β受體阻滯劑
通過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來降低血壓。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
降壓藥物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血壓水平、合併疾病等,由醫生進行個體化的制定。在服用降壓藥物期間,應定期測量血壓,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同時,還應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低鹽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態等。如果血壓仍控制不理想,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定期測量血壓,瞭解血壓變化情況。如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控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