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術後下肢水腫可能是下肢靜脈回流不暢、術後感染、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抬高患肢、抗感染治療、補充蛋白質、改善心功能、抗凝治療等。
1.下肢靜脈回流不暢:術後長時間臥床,下肢活動減少,可能導致靜脈回流不暢。可通過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如將患肢墊高20~30釐米。
2.術後感染:手術切口或關節內感染可引起局部炎症反應,導致下肢水腫。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遵醫囑用藥,如頭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膠囊、左氧氟沙星片等。
3.低蛋白血症:手術創傷、術後飲食不佳等可能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引起低蛋白血症,出現下肢水腫。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必要時遵醫囑輸注人血白蛋白。
4.心功能不全: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臟疾病,術後可能因心功能不全導致下肢水腫。需改善心功能,遵醫囑用藥,如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內酯膠囊等。
5.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阻塞靜脈,引起下肢水腫。可進行抗凝治療,遵醫囑用藥,如華法林鈉片、利伐沙班片、達比加群酯膠囊等。
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同時,要注意觀察下肢的情況,如水腫、疼痛等,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