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常見的治療方法有空氣灌腸復位、鋇劑灌腸復位、水壓灌腸復位、B 超下水壓灌腸復位、手術治療等。
1.空氣灌腸復位:通過向腸腔內注入空氣,利用壓力使套入的腸管復位。對於發病時間較短、一般情況較好的患兒,空氣灌腸復位是常用的治療方法。遵醫囑用藥,如顛茄片、阿托品片、雙歧桿菌四聯活菌膠囊,可緩解腸道痙攣,提高復位成功率。
2.鋇劑灌腸復位:將鋇劑灌入腸道,在 X 線透視下,通過壓力使套疊的腸管復位。這種方法適用於病情較輕的患兒。遵醫囑用藥,如蒙脫石散、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可調整腸道功能,有助於復位。
3.水壓灌腸復位:利用水壓的作用,將套入的腸管推回原位。該方法操作相對簡單,對患兒的創傷較小。遵醫囑用藥,如開塞露、西沙必利片、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可促進腸道蠕動,利於復位。
4.B 超下水壓灌腸復位:在 B 超的引導下進行水壓灌腸復位,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腸套疊的部位和復位情況。遵醫囑用藥,如腸炎寧顆粒、消旋山莨菪鹼片、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可減輕腸道炎症,提高復位效果。
5.手術治療:對於灌腸復位失敗、病情較重或出現腸壞死等併發症的患兒,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可以直接將套疊的腸管復位,並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如術中發現腸管壞死,需行腸切除吻合術。術後遵醫囑用藥,如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等,以預防感染。
小兒腸套疊治療後,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包括精神狀態、飲食、排便等。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同時,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避免過度進食和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以減少腸套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