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受傷後腫了可能是軟組織損傷、感染、骨折、血管損傷、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休息、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軟組織損傷:手部受傷後,軟組織受到刺激,可能會出現腫脹。應立即停止活動,休息受傷部位。在受傷後的24小時內,可冷敷受傷部位,如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傷處,每次15 - 20分鐘,每天數次。24小時後,可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如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受傷處,每次15 - 20分鐘,每天數次。遵醫囑用藥,如雲南白藥氣霧劑、活血止痛膠囊、跌打丸等。
2.感染:如果傷口沒有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感染,導致手部腫脹。需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沾水。如有膿液,應及時清理。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膠囊等。
3.骨折:手部受傷嚴重時,可能會發生骨折,引起腫脹。應及時就醫,進行X線等檢查,以確定是否有骨折。如果有骨折,可能需要進行復位和固定。
4.血管損傷:手部受傷可能會導致血管損傷,影響血液循環,引起腫脹。需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血管超聲等,以確定血管損傷的程度。根據損傷情況,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
5.過敏:有些人對傷口處理時使用的藥物或敷料可能會過敏,導致手部腫脹。應停止使用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遵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
在手部受傷後,應注意休息,避免手部過度活動。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