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指甲要掉了可能是外傷、真菌感染、甲溝炎、營養不良、指甲老化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局部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外傷:指甲受到外力撞擊或擠壓,可能導致指甲脫落。如果指甲沒有完全脫落,應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如果指甲已經鬆動或脫落,應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進行清創處理,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包扎。
2.真菌感染:如灰指甲,可引起指甲增厚、變色、易碎,嚴重時可能導致指甲脫落。遵醫囑用藥,如鹽酸特比萘芬乳膏、伊曲康唑膠囊、氟康唑片等。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腳部乾燥。
3.甲溝炎:甲溝部位發生感染,可引起指甲周圍紅腫、疼痛,嚴重時可導致指甲脫落。早期可通過熱敷、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等方法治療。如果形成膿腫,可能需要切開引流。
4.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能影響指甲的正常生長,導致指甲脆弱、易脫落。應注意飲食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蛋類等。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B族維生素片、多維元素片、葡萄糖酸鋅膠囊等。
5.指甲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指甲的生長速度會變慢,質地也會發生變化,可能出現指甲脫落的情況。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要注意保護指甲,避免過度磨損。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腳部的清潔衛生,避免穿過緊的鞋子,減少對指甲的損傷。如果發現指甲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