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破皮化膿紅腫可能是細菌感染、摩擦損傷、腳氣繼發感染、糖尿病足併發症、異物刺入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清潔消毒、外用藥物、口服藥物、控制基礎疾病、去除異物等。
1.細菌感染:皮膚破損後,細菌侵入可引起感染。表現為局部紅腫、化膿。遵醫囑用藥,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莫匹羅星軟膏。
2.摩擦損傷:長時間行走或鞋子不合適,導致腳部皮膚反復摩擦受損,易引發感染。應注意休息,減少摩擦,局部可塗抹碘伏消毒。
3.腳氣繼發感染:本身患有腳氣,皮膚破損後易繼發細菌感染。需治療腳氣,同時處理感染。可外用達克寧乳膏、特比萘芬噴霧劑、克霉唑軟膏,感染嚴重時遵醫囑口服抗生素。
4.糖尿病足併發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易出現足部併發症,傷口不易愈合且易感染。要積極控制血糖,如使用胰島素注射液、二甲雙胍片、格列齊特緩釋片,並對傷口進行處理。
5.異物刺入:腳部被異物刺入後,若未及時取出,可導致局部感染。需仔細檢查,去除異物,消毒傷口。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腳部清潔乾燥,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腳部受傷。如出現破皮化膿紅腫等情況,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