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疽和甲溝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它們在發病原因、症狀表現、治療方法、病程發展、併發症等方面存在一些區別。
1.發病原因:
甲疽多因局部外傷感染,氣血凝滯,經絡阻塞,熱勝肉腐而成;甲溝炎常因甲溝及其附近組織刺傷、擦傷、嵌甲或拔倒皮刺後造成的感染。
2.症狀表現:
甲疽初起時甲旁腫脹,微痛,流黃水,漸呈紅腫化膿,患部的趾指甲內嵌,破潰後胬肉高突,疼痛流膿,膿液可浸漫整個甲下;甲溝炎常先發生在一側甲溝皮下,表現為紅腫、疼痛,一般無全身症狀。若病變發展,則疼痛加劇,紅腫區內有波動感,出現白點,但不易破潰出膿。
3.治療方法:
甲疽治療以清熱解毒、祛腐排膿為主,必要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甲溝炎早期可採用熱敷、理療、外敷等措施,應用碘胺藥或抗生素。已有膿液的,可在甲溝處作縱形切開引流。如甲床下已積膿,應將指甲拔去,或將膿腔上的指甲剪去。
4.病程發展:
甲疽病情較為嚴重,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作;甲溝炎如果及時治療,病情相對較輕,恢復較快。
5.併發症:
甲疽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骨髓炎等嚴重併發症;甲溝炎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指趾甲變形。
無論是甲疽還是甲溝炎,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潔衛生,避免受傷。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