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針的傷口腫了可能是傷口感染、局部血腫、傷口縫線反應、過度活動、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局部處理、藥物治療、休息制動等。
1.傷口感染:傷口受到細菌污染,引起炎症反應,導致傷口紅腫。需要對傷口進行清潔消毒,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羅紅霉素膠囊等。
2.局部血腫:傷口內部小血管破裂,形成血腫,使傷口腫脹。較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的血腫可能需要穿刺抽吸或切開引流。
3.傷口縫線反應:縫線作為異物刺激傷口,引起局部紅腫。一般症狀較輕,可觀察等待,若症狀嚴重,可能需要拆除縫線。
4.過度活動:縫針後過早或過度活動,導致傷口受到牽拉,引起腫脹。應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避免傷口受力。
5.過敏:對縫線、消毒藥水或敷料等過敏,也會導致傷口腫。需去除過敏原,遵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
在傷口恢復期間,要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和污染。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和換藥,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有助於傷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