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絞痛可能是心肌橋、心臟神經官能症、肋軟骨炎、胸膜炎、胸壁肌肉拉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
1.心肌橋:指一部分冠狀動脈走行於心肌內。可出現類似心絞痛症狀。遵醫囑用藥,如美托洛爾片、維拉帕米片、地爾硫䓬膠囊等,以緩解症狀。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2.心臟神經官能症:多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如焦慮、緊張等。患者自覺心悸、胸痛,但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如放鬆訓練、認知行為治療等。必要時遵醫囑服用抗焦慮抑鬱藥物,如氟西汀膠囊、帕羅西汀片、捨曲林片等。
3.肋軟骨炎:多為非特異性炎症,表現為胸部疼痛,活動或深呼吸時加重。可局部熱敷、理療。疼痛明顯時遵醫囑使用鎮痛藥,如布洛芬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對乙酰氨基酚片等。
4.胸膜炎:多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常有胸痛、咳嗽等症狀。需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抗感染治療。疼痛時遵醫囑用止痛藥,如吲哚美辛腸溶片、尼美舒利分散片、氨酚待因片等。
5.胸壁肌肉拉傷:多有外傷史,局部壓痛明顯。治療主要是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疼痛嚴重時遵醫囑外用止痛藥膏,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氟比洛芬巴布膏、雲南白藥膏等。
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和焦慮。如出現胸部疼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