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後破皮可能是皮膚受到放射線損傷、衣物摩擦、局部感染、皮膚過敏、營養不良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皮膚清潔、使用藥物治療、避免摩擦、調整飲食等。
1.皮膚受到放射線損傷:放療過程中放射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的損害,導致破皮。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感染。遵醫囑使用比亞芬乳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磺胺嘧啶銀乳膏等促進皮膚修復。
2.衣物摩擦:穿著過緊或粗糙的衣物,可能會摩擦放療部位的皮膚,引起破皮。應選擇寬松、柔軟的棉質衣物,減少對皮膚的摩擦。
3.局部感染:放療後皮膚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進而導致破皮。需注意皮膚清潔,如有感染跡象,遵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感染藥物。
4.皮膚過敏:對放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或敷料過敏,也可能引起皮膚破皮。應及時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抗過敏藥物。
5.營養不良:身體缺乏營養,會影響皮膚的修復能力,增加破皮的風險。應保證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食物。
在放療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皮膚,避免搔抓、摩擦破皮處。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以促進皮膚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