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病和瘰癧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它們在發病部位、病因、症狀、治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區別:
1.發病部位:癭病主要發生在頸部,甲狀腺部位;瘰癧則多發生在頸部及耳後,可觸及到大小不等核塊。
2.病因:癭病的發生多與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體質因素等有關;瘰癧多由肝氣郁結,脾失健運,痰濕內生,結於頸項而成,或因肺腎陰虧,痰火凝結所致。
3.症狀:癭病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徵,可伴有煩躁、心悸、多汗、手抖等症狀;瘰癧初起時結核如豆,皮色不變,無疼痛,以後逐漸增大,並可成串。
4.治療:癭病的治療根據不同的證型,採用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滋陰降火等方法;瘰癧的治療以疏肝養血、健脾化痰為主,必要時配合外治法。
5.預後:癭病經過積極治療,多數患者可痊癒,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病情反復;瘰癧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預後較好,但若病情遷延,可能會形成竇道。
無論是癭病還是瘰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宜清淡,同時要遵醫囑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