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明顯脫垂可能是妊娠和分娩、腹壓增加、衰老、先天發育異常、營養不良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盆底肌訓練、子宮托、手術治療等。
1. 妊娠和分娩:孕期子宮逐漸增大,分娩時可能損傷盆底肌肉和韌帶,導致子宮脫垂。產後應注意休息,避免過早重體力勞動,可進行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
2. 腹壓增加:長期慢性咳嗽、便秘、腹水等可使腹壓增加,導致子宮脫垂。治療原發疾病,如止咳祛痰氨溴索糖漿、氨溴特羅口服溶液、復方甘草片、通便乳果糖口服溶液、開塞露、麻仁潤腸丸等,以減輕腹壓。
3. 衰老:隨著年齡增長,盆底組織萎縮,可能引起子宮脫垂。可使用子宮托,支撐子宮和陰道壁,避免脫垂加重。
4. 先天發育異常:盆底組織先天性發育不良,可能導致子宮脫垂。必要時可進行手術治療,修復盆底結構。
5. 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營養不良可使盆底組織薄弱,容易發生子宮脫垂。應加強營養,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增強體質。
子宮脫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大便通暢,定期進行盆底肌訓練。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