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胎盤早剝怎麼回事,怎麼辦

發佈時間:2025-05-01 02:22:55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其發病可能是血管病變、機械性因素、宮腔內壓力驟減、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其他一些因素等,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臥床休息、密切監測、及時終止妊娠等。

1. 血管病變:孕婦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等,會導致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蛻膜層形成血腫,導致胎盤從子宮壁剝離。治療方法包括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遵醫囑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拉貝洛爾片、硫酸鎂注射液等控制血壓。

2. 機械性因素:外傷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擊或擠壓、臍帶過短<30cm、羊膜腔穿刺時刺破前壁胎盤附著處等,均可引起胎盤早剝。一旦發生,應立即臥床休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病情嚴重,需及時終止妊娠。

3. 宮腔內壓力驟減:雙胎妊娠的第一胎娩出過快、羊水過多時破膜後羊水流出過快,均可使宮腔內壓力驟減,子宮驟然收縮,胎盤與子宮壁發生錯位而剝離。這種情況需要及時調整分娩過程,避免胎兒過快娩出或羊水過快流出。

4. 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孕婦長時間仰臥位,可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此時,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子宮靜脈淤血,靜脈壓升高,蛻膜靜脈床淤血或破裂,導致部分或全部胎盤自子宮壁剝離。孕婦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仰臥位,可採取左側臥位。

5. 其他一些因素:如胎膜早破、孕婦吸煙、濫用可卡因等,也可能與胎盤早剝的發生有關。應戒除不良習慣,積極預防胎膜早破。

胎盤早剝是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孕婦在孕期應注意定期產檢,及時發現並處理各種異常情況。同時,要注意避免腹部外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出現陰道流血、腹痛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

相關文章
胎盤早剝怎麼回事,怎麼辦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