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站立後腰疼,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如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骨質酥鬆、強直性脊柱炎等。
1. 腰肌勞損:長時間站立,腰部肌肉持續緊張,容易導致腰肌勞損。表現為腰部酸痛、脹痛,休息後可緩解。應避免長時間站立,定時活動腰部,進行腰部肌肉的拉伸和放鬆,如彎腰、轉腰等動作。也可進行熱敷、按摩等物理治療。
2.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可引起腰疼。除腰疼外,還可能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狀。應注意休息,避免彎腰負重,睡硬板床。可通過牽引、理療等方法緩解症狀,如症狀嚴重,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3. 腰椎管狹窄:腰椎管狹窄可導致神經受壓,引起腰疼,常伴有間歇性跛行。應減少腰部負重,避免勞累。可進行腰部功能鍛鍊,如仰臥抬腿等。如症狀嚴重,需手術治療。
4. 骨質酥鬆:多見於老年人,骨量減少,骨質脆性增加,容易出現腰疼。應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適當進行運動。
5.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及骶髂關節,可引起腰疼,且疼痛在休息後加重,活動後減輕。需進行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等,同時配合功能鍛鍊。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加強腰部肌肉的鍛鍊,增強腰部的穩定性。如果腰疼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