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脫出和直腸脫垂在臨床檢查上的區別體現在視診、指診、肛門鏡檢查、病史、脫出物形態等方面不一。
1.視診:內痔脫出時,肛門處可見充血腫大的痔核,呈暗紅色,有時可伴有出血。直腸脫垂時,可見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脫出,呈環狀或圓柱狀,表面為淡紅色。
2.指診:內痔脫出,指診可觸及柔軟、表面光滑的痔核,一般不易摸到痔上動脈搏動。直腸脫垂,指診可觸及兩層折疊黏膜,兩層黏膜間即為脫垂的直腸壁,較厚,在肛管直腸環上方可捫及折疊的直腸黏膜。
3.肛門鏡檢查:內痔脫出,肛門鏡下可見齒狀線上方黏膜充血、隆起,有內痔核。直腸脫垂,肛門鏡下可見直腸黏膜呈環狀堆積,充血、水腫。
4.病史:內痔脫出多有便血、便秘等病史。直腸脫垂多有長期腹壓增加、營養不良等病史。
5.脫出物形態:內痔脫出物為單個或幾個痔核,呈梅花狀。直腸脫垂脫出物為直腸黏膜或腸壁,呈環狀或圓柱狀。
無論是內痔脫出還是直腸脫垂,患者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清潔等,以減少肛腸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