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和直腸脫垂實際上是同一病症的不同稱謂,在醫學上,直腸脫垂常被稱為脫肛。主要在定義、病因、症狀、診斷以及治療等方面存在區別。
1.定義:直腸脫垂是指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脫肛是民間對直腸脫垂的俗稱。
2.病因:兩者的病因相似,主要包括腹壓增加如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難等、盆底組織軟弱如老年人、營養不良者等。
3.症狀:主要表現為肛門內有腫物脫出,可伴有黏液分泌、肛門瘙癢、肛門墜脹感等。
4.診斷:通過肛門指診、肛門鏡檢查等方法進行診斷,結果是一致的。
5.治療:治療方法也相同,輕度的可採用保守治療,如改善飲食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進行盆底肌訓練等;嚴重的則需要手術治療。
脫肛和直腸脫垂是同一病症,在醫學術語中常用直腸脫垂,而在民間多稱為脫肛。無論是哪種稱謂,都需要及時就醫,根據病情進行相應的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以預防直腸脫垂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