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整個毛囊細菌感染髮生化膿性炎症,初起為紅色丘疹,逐漸演變成丘疹性膿皰,孤立散在,自覺輕度疼痛,在成人主要發生於多毛的部位,在小兒則好發於頭部,其發病原因可能是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毛囊損傷、免疫力低下、其他因素等。
1. 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毛囊炎的主要細菌之一。當皮膚受到損傷,如抓傷、摩擦或皮膚疾病導致屏障功能受損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毛囊,引發炎症。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患有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
2. 真菌感染:
馬拉色菌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感染源,可引起馬拉色菌毛囊炎。這種毛囊炎好發於胸背部,表現為毛囊性丘疹,伴有瘙癢。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多汗、油脂分泌旺盛等是馬拉色菌毛囊炎的常見誘因。
3. 毛囊損傷:
摩擦、搔抓、拔毛等行為可能導致毛囊損傷,使細菌或真菌更容易侵入毛囊,引發毛囊炎。不適當的剃須或脫毛方法也可能損傷毛囊,增加毛囊炎的發生風險。
4. 免疫力低下:
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有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人體對細菌和真菌感染的抵抗力減弱,容易發生毛囊炎。
5. 其他因素:
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如石油、瀝青等,以及職業因素,如長期接觸煤焦油的工人,也可能導致毛囊炎的發生。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如不勤洗澡、換洗衣物等,也可能增加毛囊炎的發病幾率。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和摩擦皮膚,選擇合適的衣物,避免過度摩擦皮膚。注意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如果出現毛囊炎症狀,應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避免自行用藥或擠壓患處,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