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隔缺損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原始房間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致左、右心房之間遺留孔隙。房間隔缺損可分為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冠狀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和混合型房間隔缺損等。
1.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約佔房間隔缺損的75%。缺損位於房間隔中心卵圓窩部位,亦稱為中央型。
2.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
也稱為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約佔房間隔缺損的15%。缺損位於心內膜墊與房間隔交接處。
3. 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
約佔房間隔缺損的10%,分上腔型和下腔型。上腔型位於上腔靜脈入口處,下腔型位於下腔靜脈入口處。
4. 冠狀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
又稱無頂冠狀靜脈竇綜合徵,比較少見。缺損位於冠狀靜脈竇上端與左心房之間。
5. 混合型房間隔缺損:
為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畸形同時存在,較為罕見。
對於房間隔缺損的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過度勞累。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進行心臟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