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狹窄是指主動脈瓣開放幅度變小,導致左心室向主動脈射血受阻的一種心臟疾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先天性主動脈瓣結構異常、老年性主動脈瓣退行性變、風濕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1. 先天性主動脈瓣結構異常:
這是主動脈瓣狹窄的常見原因之一。部分人在出生時主動脈瓣就存在結構異常,如二葉式主動脈瓣,這種異常的瓣膜在長期的血流衝擊下,容易發生增厚、鈣化,從而導致主動脈瓣狹窄。
2. 老年性主動脈瓣退行性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主動脈瓣的結締組織發生退行性變,瓣膜逐漸增厚、硬化,彈性降低,導致瓣口狹窄。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3. 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熱可累及心臟瓣膜,導致瓣膜炎症和纖維化,進而引起主動脈瓣狹窄。在我國,風濕性心臟病曾是主動脈瓣狹窄的主要原因,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衛生條件的改善,其發病率有所下降。
4. 感染性心內膜炎:
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心臟內膜,可引起瓣膜損傷,產生贅生物,這些贅生物可能會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感染性心內膜炎引起的主動脈瓣狹窄相對較少見。
5. 其他罕見原因: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等,也可能累及主動脈瓣,導致狹窄,但這種情況罕見。
對於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定期進行心臟超聲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如出現呼吸困難、心絞痛、暈厥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