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中醫治療、手術治療。
1.一般治療:手足口病患兒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口腔清潔,避免搔抓皮疹等。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患兒的衣物、被褥要清潔,勤換洗等。
2.對症治療:發熱的患兒可採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冷敷等。體溫超過38.5℃時,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布洛芬混懸液、阿司匹林泡騰片等退熱藥物。口腔皰疹疼痛明顯的患兒,可遵醫囑使用開喉劍噴霧劑、康復新液、西瓜霜噴劑等緩解疼痛。
3.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可遵醫囑使用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更昔洛韋膠囊等進行抗病毒治療,但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4.中醫治療:中醫認為手足口病屬於溫病範疇,可根據患兒的病情辨證論治。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等,可遵醫囑服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藍芩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中成藥進行治療。
5.手術治療:如果手足口病患兒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心肌炎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腦室引流術、心臟手術等。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
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期間,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如出現高熱不退、精神差、呼吸急促、頻繁嘔吐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同時,要注意患兒的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兒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保持室內環境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