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是較常見的疾病,引起膽囊炎的原因有膽囊結石、細菌感染、膽囊管梗阻、膽囊缺血、胰液反流等。
1. 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是膽囊炎最常見的原因。結石在膽囊內移動時,可能會損傷膽囊黏膜,引起膽囊炎症。結石還可能導致膽囊管梗阻,使膽汁排出受阻,進一步加重膽囊炎症。
2. 細菌感染:
細菌可通過膽道逆行進入膽囊,或經血循環或淋巴途徑進入膽囊,引起膽囊感染。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厭氧菌等。
3. 膽囊管梗阻:
除了膽囊結石可導致膽囊管梗阻外,膽囊管本身的狹窄、膽囊管周圍的粘連等也可能引起膽囊管梗阻。膽囊管梗阻後,膽汁淤積,膽囊內壓力升高,容易引發膽囊炎。
4. 膽囊缺血:
嚴重創傷、燒傷、大手術後等情況下,膽囊動脈可能發生痙攣或栓塞,導致膽囊缺血。膽囊缺血時,膽囊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炎症。
5. 胰液反流:
當膽管和胰管共同通道發生梗阻時,胰液可能反流進入膽囊,激活胰酶,損傷膽囊黏膜,引起膽囊炎。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如出現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