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可分為漿膜下肌瘤往外長、肌壁間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往里長。漿膜下肌瘤是向子宮漿膜面生長,突出於子宮表面,肌瘤表面僅由子宮漿膜層覆蓋。肌壁間肌瘤則位於子宮肌壁內,周圍均被肌層包圍。黏膜下肌瘤是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子宮宮腔內,肌瘤表面僅為子宮內膜覆蓋。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症狀表現:
漿膜下肌瘤:通常無明顯症狀,當肌瘤較大時,可能會壓迫周圍器官,如膀胱、直腸等,引起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下腹墜脹等症狀。
黏膜下肌瘤:容易引起月經改變,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等,還可能導致白帶增多。若肌瘤脫出宮頸口或陰道口,可引起下腹墜痛、陰道分泌物異常等。
2. 對生育的影響:
漿膜下肌瘤:一般對受孕的影響較小,但如果肌瘤過大,可能會影響子宮的形態和功能,從而增加流產、早產等風險。
黏膜下肌瘤: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或流產。即使受孕成功,也可能因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增加孕期出血、早產等風險。
3. 診斷方法:
漿膜下肌瘤:通過婦科檢查、B 超等檢查方法,可發現子宮表面有向外突出的實質性腫物。
黏膜下肌瘤:除了婦科檢查和 B 超外,宮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宮腔內的肌瘤情況,有助於明確診斷。
4. 治療方法;
漿膜下肌瘤:如果肌瘤較小,無明顯症狀,可定期復查。當肌瘤較大或引起明顯症狀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如肌瘤切除術、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等。
黏膜下肌瘤:症狀明顯的黏膜下肌瘤,多采用宮腔鏡下肌瘤切除術,對於脫出宮頸口的肌瘤,也可經陰道進行切除。
子宮肌瘤往外長和往里長在症狀表現、對生育的影響、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對於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隨訪,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