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散受限和彌散不受限是醫學影像學中常用的概念,在疾病的診斷和評估中具有重要意義。它們在定義、影像學表現、常見疾病、臨床意義等方面有一些區別。
1. 定義:
彌散受限:指水分子在組織中的擴散受到限制,通常提示該部位存在病變。
彌散不受限:表示水分子在組織中的擴散較為自由,一般認為該部位的組織結構相對正常。
2. 影像學表現:
彌散受限: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上表現為高信號,表觀彌散系數ADC值降低。
彌散不受限:在DWI上表現為等或低信號,ADC值正常或升高。
3. 常見疾病:
彌散受限:多見於急性腦梗死、腦膿腫、某些惡性腫瘤等。
彌散不受限:常見於正常腦組織、一些良性病變如囊腫等。
4. 臨床意義:
彌散受限:對早期診斷缺血性腦卒中、評估腫瘤的惡性程度等有重要價值。
彌散不受限:有助於排除一些具有彌散受限特徵的病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重視身體健康,定期進行體檢。如果發現身體有異常,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