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和慢阻肺是兩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定義、病因、症狀、肺功能檢查、治療方法等方面存在區別。
1.定義:肺氣腫是指肺部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出現異常持久的擴張,並伴有肺泡壁和細支氣管的破壞,而無明顯的肺纖維化。慢阻肺是以持續性氣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狀為特徵的慢性氣道疾病,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
2.病因:肺氣腫的病因主要包括吸煙、空氣污染、遺傳因素等。慢阻肺的病因除了上述因素外,還與氣道和肺對有害氣體或顆粒的慢性炎症反應增強有關。
3.症狀:肺氣腫的主要症狀是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早期可能僅在活動後出現,後期休息時也可出現。慢阻肺的症狀除了呼吸困難外,還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
4.肺功能檢查: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檢查主要表現為殘氣量、肺總量增加,彌散功能降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檢查則顯示持續性氣流受限,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FEV1/FVC<0.70。
5.治療方法:肺氣腫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預防併發症,包括戒煙、氧療、呼吸康復訓練等。慢阻肺的治療除了上述措施外,還需要根據病情使用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
對於患有肺氣腫或慢阻肺的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改善生活習慣,如戒煙、避免接觸有害氣體和顆粒、適當進行體育鍛鍊等,以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