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性腎病與急性腎炎存在多方面區別,如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方法等。
1. 病因:
腎炎性腎病病因多樣,多與免疫功能紊亂、遺傳因素、感染等有關,部分病因尚不明確。急性腎炎常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誘發,其他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也可引發。
2. 臨床表現:
腎炎性腎病起病較隱匿,可出現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腫、高脂血症等,水腫多從下肢開始,呈凹陷性。急性腎炎起病急,常有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水腫多從眼瞼及顏面開始,呈非凹陷性。
3. 實驗室檢查:
腎炎性腎病尿蛋白定量多大於3.5g/d,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急性腎炎尿蛋白一般為+~++,尿紅細胞增多,可見管型,血清補體C3在發病初期可降低,8周內恢復正常。
4. 治療方法:
腎炎性腎病治療主要採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同時需對症治療,如利尿消腫、減少尿蛋白等。急性腎炎以休息及對症治療為主,如控制感染、利尿消腫、降血壓等,一般預後良好。
在面對腎臟相關疾病時,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明確診斷。醫生會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患者需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勞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