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垂體瘤的CT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29 02:06:44

垂體瘤的CT表現包括鞍區佔位、蝶鞍擴大、骨質改變、鈣化、囊變及出血等,不同徵象反映了腫瘤的生長特點及對周圍結構的侵犯程度。

1. 鞍區佔位:垂體瘤最常見的CT表現為鞍區類圓形或分葉狀軟組織腫塊,平掃多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強掃描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腫瘤較大時可向上突入鞍上池或壓迫視交叉。

2. 蝶鞍擴大:腫瘤長期壓迫可導致蝶鞍擴大,CT可見鞍底前後徑及深徑增加,鞍背變薄、後移,部分病例可見前後床突間距增寬,骨質吸收呈氣球樣改變。

3. 骨質改變:侵襲性垂體瘤可破壞鞍底或鞍背骨質,CT骨窗顯示局部骨質變薄、侵蝕或破壞,部分病例合併斜坡或蝶竇骨質異常,需結合三維重建評估侵犯範圍。

4. 鈣化:約5%-10%的垂體瘤可出現鈣化,CT表現為病灶內點狀、斑片狀或環形高密度影,多見於生長緩慢的無功能腺瘤或長期存在的腫瘤,需與顱咽管瘤等疾病鑒別。

5. 囊變及出血:囊變區CT呈低密度,增強後無強化;急性出血則表現為瘤內斑片狀高密度影,亞急性期密度逐漸降低,出血壞死多見於較大腫瘤或卒中病例,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

對於疑似垂體瘤患者,早期影像學檢查是明確診斷的關鍵。日常需關注頭痛、視力下降或內分泌紊亂等症狀,及時就診並配合醫生完善激素水平檢測及影像隨訪。避免劇烈運動或頭部外傷,尤其是腫瘤較大者需警惕卒中等風險。治療方面需根據腫瘤性質、大小及併發症制定個體化方案,術後定期復查CT或MRI評估療效及復發跡象。

垂體瘤的CT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