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在CT上主要表現為支氣管壁增厚、肺氣腫、黏液栓、肺動脈增寬、小葉中心型肺氣腫等。
1. 支氣管壁增厚: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最常見的CT表現是支氣管壁增厚,呈現為支氣管壁環形或軌道樣增粗,以中、小支氣管為主,可能與長期炎症刺激導致平滑肌增生及纖維化相關,嚴重時可呈雙軌徵。
2. 肺氣腫:CT可見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紋理稀疏,部分患者合併小葉間隔旁肺氣腫,表現為散在低密度區,常與支氣管壁增厚共存,提示氣道阻塞及肺泡結構破壞。
3. 黏液栓:部分患者支氣管腔內可見黏液栓形成,CT表現為柱狀或分支狀高密度影,多見於段或亞段支氣管,可能與黏液分泌亢進及清除功能下降有關,易引發反復感染。
4. 肺動脈增寬:慢性缺氧可導致肺動脈高壓,CT顯示肺動脈主幹及分支增粗,右心室肥厚,需與肺源性心臟病鑒別,晚期可能出現右心衰竭相關徵象。
5. 小葉中心型肺氣腫:相對少見,CT顯示次級肺小葉中央區局灶性低密度影,邊界模糊,與終末細支氣管炎症破壞相關,需結合肺功能檢查明確氣流受限程度。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需重視日常健康管理,戒煙是延緩病情進展的核心措施,同時應避免接觸粉塵、冷空氣等刺激因素。規律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或吸入糖皮質激素可改善症狀,急性加重期需及時抗感染治療。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定期復查肺功能與胸部CT,監測肺氣腫及肺動脈變化。出現活動後氣促加重或下肢水腫時,需警惕肺心病可能,盡早干預。醫患共同制定個體化管理方案,有助於提升生活質量並降低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