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活血化瘀、抗菌抗炎等功效,在中醫臨床應用及現代研究中均有體現。其作用範圍覆蓋外感風寒、寒凝血滯、水濕內停等多種病證,既能入藥配伍又可作為食療原料。
1. 發汗解表:桂枝辛溫發散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風寒表證的首選藥材,尤其適用於惡寒發熱、頭痛身痛但無汗的太陽中風證,常與白芍配伍調和營衛。其發汗作用較麻黃溫和,更適合體質偏弱或表虛患者。
2. 溫經通脈:對於寒凝血滯引起的痛經、閉經、關節冷痛等證,桂枝能溫通十二經脈,改善局部循環障礙。在婦科方劑溫經湯中,桂枝與吳茱萸配伍可有效緩解胞宮寒凝症狀。
3. 助陽化氣:在五苓散等利水滲濕方劑中,桂枝通過增強膀胱氣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等證。現代研究顯示其能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改善水鈉瀦留。
4. 活血化瘀:桂枝所含的桂皮醛等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微循環障礙。臨床用於治療凍瘡初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末梢循環疾病時,常與當歸、細辛配伍使用。
5. 抗菌抗炎:實驗研究表明桂枝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有抑製作用,其揮發油成分能抑制環氧酶活性,減輕炎症反應。這種特性在治療化膿性皮膚感染時具有輔助價值。
使用桂枝需結合個人體質特點,陰虛火旺或實熱內盛者慎用。日常煎煮時宜後下以保留揮發油成分,常規用量3-10克,過量可能引起口乾舌燥等不良反應。孕婦使用前應咨詢中醫師,正在服用抗凝藥物者需注意潛在的相互作用。建議在專業中醫指導下根據具體證型進行配伍,避免自行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