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乙肝傳播途徑有哪些

發佈時間:2025-03-26 17:35:57
馬偉副主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接觸傳播、密切生活接觸傳播、醫源性傳播等。

1. 血液傳播:

乙肝病毒可通過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品,或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如注射器、針灸針、牙科器械等進入人體而引發感染。在一些不正規的醫療場所進行注射、輸血等操作時,若器械消毒不徹底,就存在感染乙肝的風險。與乙肝患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導致皮膚黏膜破損出血的物品,也可能經血液傳播乙肝病毒。

2. 母嬰傳播:

這是乙肝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在懷孕、分娩過程中,可將病毒傳給胎兒或新生兒。主要傳播方式包括宮內感染、產時感染和產後密切接觸感染。宮內感染是指病毒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產時感染多因分娩時胎兒接觸到母親的血液、羊水等而感染;產後密切接觸感染則是在新生兒出生後,通過與母親的密切生活接觸,如哺乳、親吻等感染病毒。

3. 性接觸傳播:

與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可能會感染乙肝病毒。因為在性接觸過程中,雙方的皮膚黏膜可能會出現微小破損,病毒可通過這些破損處進入對方體內。尤其是有多個性伴侶、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為,感染乙肝的風險更高。

4. 密切生活接觸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與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長期密切接觸,如共同生活、共用碗筷、茶杯等,也可能會感染乙肝病毒。尤其是當接觸者的口腔、胃腸道等黏膜有破損時,病毒更容易侵入人體。

5. 醫源性傳播:

在醫療過程中,由於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醫護人員操作不規範等原因,可能導致乙肝病毒的傳播。例如,在進行手術、透析等操作時,如果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又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就可能使其他患者感染乙肝。

瞭解乙肝的傳播途徑後,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等行為,提倡使用安全套,新生兒及時接種乙肝疫苗等,以降低感染乙肝的風險。若有疑慮或擔憂,應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乙肝傳播途徑有哪些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