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可能是由多種血液系統疾病引起,常見的有感染性疾病、血液惡性腫瘤、溶血性貧血、骨髓增殖性疾病、脾功能亢進等。
1. 感染性疾病:病毒、瘧疾、細菌感染等都可能導致脾大。比如病毒感染中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等。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患者除了有週期性寒戰、高熱、出汗等典型症狀外,也可出現脾大。
2. 血液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是常見的血液惡性腫瘤,常伴有脾大。白血病是一類造血乾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大量白血病細胞增殖累積,可浸潤脾臟等器官,導致脾大。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當淋巴瘤細胞侵犯脾臟時,也會引起脾大。
3. 溶血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溶血性貧血疾病可引發脾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由於機體免疫功能異常,產生自身抗體破壞紅細胞,紅細胞破壞增多,脾臟作為破壞紅細胞的主要場所,會出現代償性增大。
4.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以克隆性紅細胞增多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除了紅細胞增多外,還可伴有脾大。
5. 脾功能亢進:病因包括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脾功能亢進時,脾臟會過度破壞血細胞,導致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減少,同時脾臟本身也會增大。
若發現脾大,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定期復查,關注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