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對心臟的影響主要有放射性心臟損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等。
1. 放射性心臟損傷:
放療過程中,心臟受到一定劑量的輻射,可能引發放射性心臟損傷。早期可能表現為心包炎,患者會出現胸痛、發熱、心悸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導致心包積液,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
2. 心律失常:
放療可能幹擾心臟的電生理活動,從而引發心律失常。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包括早搏、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患者可能會感到心慌、胸悶、頭暈等不適,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
3. 心肌缺血:
放療對心臟血管也有一定影響,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進而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時,患者會出現心絞痛症狀,如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疼痛可向左肩部、左臂內側等部位放射。
4. 心功能下降:
長期或大劑量的放療可能損害心肌細胞,導致心功能下降。心功能下降後,心臟泵血能力減弱,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在進行放療前,醫生會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臟功能,制定個性化的放療方案,盡量減少對心臟的影響。放療期間,患者要定期進行心臟相關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聲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