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間質性腎炎一般分為四期,即小管功能損傷期、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早期、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中期、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晚期等。
1.小管功能損傷期:此期主要表現為腎小管功能的異常,如濃縮稀釋功能減退,可出現夜尿增多、多尿等症狀;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可出現腎小管性酸中毒,表現為乏力、厭食、惡心、嘔吐等;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可出現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等。
2.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早期:此期腎小管開始出現萎縮,腎間質出現輕度纖維化,患者可出現腰酸、腰痛、乏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伴有輕度水腫。腎功能可輕度受損,血肌酐、尿素氮可輕度升高。
3.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中期: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進一步加重,患者可出現明顯的腰酸、腰痛、乏力等症狀,水腫較為明顯,可伴有高血壓。腎功能進一步惡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較為明顯,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4.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晚期:此期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非常嚴重,腎臟結構嚴重破壞,患者可出現嚴重的水腫、高血壓、貧血等症狀,腎功能嚴重受損,甚至發展為尿毒症,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
慢性間質性腎炎的病情進展較為緩慢,但一旦發展到晚期,治療難度較大。患者應定期復查腎功能、尿常規等相關指標,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同時,應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等。飲食上應注意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