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垂體大腺瘤CT表現

發佈時間:2025-03-19 15:24:55
李婷婷副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垂體大腺瘤的CT表現包括鞍區佔位性病變、蝶鞍擴大、周圍結構受壓、鈣化及出血、海綿竇侵犯等。典型影像學特徵可通過增強掃描清晰顯示腫瘤形態及侵襲範圍,具體表現隨腫瘤大小及生長方向不同呈現差異。

1. 鞍區佔位性病變:垂體大腺瘤在CT平掃中多表現為鞍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腫塊,邊界較清晰,增強掃描後腫瘤呈不均勻或均勻強化,這與腫瘤內部血供及壞死區域分布相關。部分病例可見腫瘤向鞍上或鞍旁延伸形成分葉狀結構。

2. 蝶鞍擴大:長期生長的腫瘤可導致蝶鞍骨質改變,CT骨窗可見鞍底骨質吸收變薄、鞍背傾斜及前後床突間距增寬。約60%患者出現典型鞍底雙邊徵,即鞍底呈波浪狀骨質破壞。

3. 周圍結構受壓:腫瘤向上發展可壓迫視交叉出現雪人徵,向前壓迫額葉導致腦脊液循環障礙,向側方生長可能推移頸內動脈。CT冠狀位重建能清晰顯示視交叉與腫瘤的解剖關係。

4. 鈣化及出血:約5-10%病例可見點狀或斑片狀鈣化,CT值高於軟組織密度。急性出血時呈現高密度影,陳舊性出血可形成低密度囊變區,增強後無強化表現。

5. 海綿竇侵犯:腫瘤突破包膜侵入海綿竇時,CT可見頸內動脈被包裹徵象,正常海綿竇內低密度脂肪間隙消失。動態增強掃描有助於判斷血管受侵程度。

定期進行影像學隨訪是監測腫瘤進展的重要手段,特別是術後患者需按醫囑完成復查週期。若出現突發頭痛、視力急劇下降或視野缺損加重,應立即就醫排除腫瘤出血或卒中可能。日常需避免劇烈頭部運動及外傷,保持規律作息有助於內分泌功能穩定。治療期間應嚴格遵循醫囑調整激素替代方案,任何新發症狀都應及時與診療團隊溝通。

相關文章
垂體大腺瘤CT表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