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的特徵主要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快速掃描、多平面重建、對比劑增強、輻射暴露等。以下從不同角度闡述其特點:
1. 高分辨率成像:CT利用X射線束對人體進行斷層掃描,通過計算機重建生成橫斷面圖像,能夠清晰顯示骨骼、軟組織、血管等結構的密度差異,尤其對鈣化、出血、腫瘤等病變的敏感度較高。
2. 快速掃描:現代CT設備可在數秒內完成全身掃描,對急診患者如腦出血、胸部外傷具有顯著優勢,可快速獲取診斷信息。螺旋CT的連續旋轉掃描技術進一步縮短了檢查時間。
3. 多平面重建:原始掃描數據可通過後處理技術生成冠狀位、矢狀位及三維立體圖像,幫助醫生多角度觀察複雜解剖結構,在骨科骨折、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4. 對比劑增強:靜脈注射碘對比劑可強化血管和富血供病變的顯影效果,常用於腫瘤分期、血管栓塞等檢查。動態增強掃描還能評估病變的血流動力學特徵。
5. 輻射暴露:單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約為2-10mSv,相當於自然本底輻射數月至數年的累積量。低劑量CT技術通過優化掃描參數可將胸部掃描劑量降至1mSv以下。
接受CT檢查前應如實告知醫生過敏史、妊娠狀態及腎功能情況,佩戴金屬物品可能產生偽影需提前去除。檢查後建議適量飲水促進對比劑排泄,特殊人群可穿戴防護器具減少輻射影響。醫療機構會根據正當化、最優化原則嚴格控制適應證,患者無需過度擔憂輻射風險,但應避免短期內重復檢查。遵循醫囑配合檢查流程,既能保障診斷準確性,也能最大限度降低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