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膜下出血是指結膜的小血管破裂後,血液積聚在結膜下引起的病變。
結膜是覆蓋在眼球表面和眼瞼內面的一層薄而透明的黏膜。當結膜下的小血管由於某些原因發生破裂時,血液就會滲出到結膜下,形成紅色的斑塊。這些原因可能包括外傷、劇烈咳嗽、嘔吐、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疾病等。一般情況下,結膜下出血並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患者可能只是在照鏡子或他人提醒時才發現眼睛發紅。出血量較少時,出血通常會在1 - 2周內自行吸收,不會對視力造成影響。但如果出血量大或伴有其他症狀,如視力下降、眼痛等,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結膜下出血,不必過於驚慌。應盡量避免揉眼睛,以免加重出血。同時,要注意休息,保持眼部清潔。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病情發展。如果結膜下出血頻繁發生或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