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腦栓塞是指心臟內的栓子脫落後,隨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導致腦血管堵塞,引起相應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從而出現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
心源性腦栓塞的栓子主要來源於心臟。常見的病因包括心房顫動、心臟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臟手術等。這些心臟疾病可導致心臟內形成血栓,當血栓脫落時,就可能隨血流進入腦血管,引發腦栓塞。
心源性腦栓塞的症狀與腦栓塞的部位和範圍有關。患者可能會突然出現偏癱、失語、感覺障礙、意識障礙等神經系統症狀。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
診斷心源性腦栓塞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神經系統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治療方法包括溶栓治療、抗凝治療、抗血小板治療、神經保護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
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人群,預防心源性腦栓塞非常重要。應積極治療原發心臟疾病,如控制心房顫動的心室率、預防血栓形成等。同時,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以降低心源性腦栓塞的發生風險。
心源性腦栓塞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診斷和治療原發心臟疾病,以及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於減少心源性腦栓塞的發生和改善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