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嚴重的角膜感染性疾病。
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病真菌種類繁多,常見的有鐮刀菌屬、曲霉菌屬、念珠菌屬等。這些真菌通常存在於土壤、植物、空氣和動物身上。當角膜受到外傷,如植物性外傷如樹枝、農作物等划傷角膜,或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眼藥水導致眼部微環境改變時,真菌就容易侵入角膜,引發炎症。
患者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後,會出現眼部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症狀。角膜上可能會出現灰白色的浸潤灶,表面粗糙,有時還會伴有潰瘍和前房積膿。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導致角膜穿孔、眼內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失明。
診斷真菌性角膜炎需要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包括裂隙燈檢查、角膜刮片、真菌培養等。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使用抗真菌藥物,如那他霉素、氟康唑等。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嚴重,可能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手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保護眼睛,避免眼部受傷。如果眼睛受傷,應及時就醫處理,避免感染。同時,不要隨意使用眼藥水,尤其是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眼藥水,以免破壞眼部的微環境,增加感染的風險。如果出現眼部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遵醫囑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