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分類常見的有按燒傷深度、燒傷面積、燒傷原因、燒傷部位、特殊類型燒傷等。
1. 按燒傷深度:分為一度燒傷、淺二度燒傷、深二度燒傷、三度燒傷。一度燒傷僅傷及表皮淺層,生發層健在,表面紅斑狀、乾燥,燒灼感,3 - 7 天脫屑痊癒,短期內有色素沈著。淺二度燒傷傷及表皮的生發層、真皮乳頭層,局部紅腫明顯,大小不一的水皰形成,內含淡黃色澄清液體,水皰皮如剝脫,創面紅潤、潮濕、疼痛明顯,1 - 2 周內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數有色素沈著。深二度燒傷傷及真皮乳頭層以下,但仍殘留部分網狀層,深淺不盡一致,也可有水皰,但去疤皮後,創面微濕,紅白相間,痛覺較遲鈍,3 - 4 周愈合,常有瘢痕增生。三度燒傷是全皮層燒傷甚至達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創面無水皰,呈蠟白或焦黃色甚至炭化,痛覺消失,局部溫度低,皮層凝固性壞死後形成焦痂,觸之如皮革,痂下可顯樹枝狀栓塞的血管,因皮膚及其附件已全部燒毀,無上皮再生的來源,必須靠植皮而愈合。
2. 按燒傷面積:常用中國新九分法和手掌法來估算。中國新九分法將體表面積劃分為 11 個 9%的等份,另加 1%,構成 100%的體表面積,即頭頸部 = 9%頭部、面部、頸部各 3%;雙上肢 = 18%雙上臂 7%,雙前臂 6%,雙手 5%;軀乾 = 27%前軀 13%,後軀 13%,會陰 1%;雙下肢 = 46%雙臀 5%,雙大腿 21%,雙小腿 13%,雙足 7% 。手掌法是以患者本人五指併攏的 1 個手掌面積約為 1%計算。
3. 按燒傷原因:有熱力燒傷,如火焰、熱液、熱蒸汽、熱金屬等引起;電燒傷,包括電弧燒傷和電接觸傷;化學燒傷,如酸、鹼、磷等化學物質所致;放射性燒傷,由 X 線、γ 射線、中子流等電離輻射引起;還有復合傷,即兩種或兩種以上致傷因素同時或相繼作用於人體所造成的損傷。
4. 按燒傷部位:不同部位燒傷因解剖生理特點不同,處理和預後有差異,如頭面部燒傷,因血運豐富、組織酥鬆,傷後水腫明顯,且常合併眼、耳、鼻、口腔等部位損傷;呼吸道燒傷,可因吸入熱空氣、蒸汽、煙霧等導致呼吸道黏膜損傷,嚴重時可發生窒息;手部燒傷,處理不當易影響手的功能等。
5. 特殊類型燒傷:如吸入性損傷,是指吸入火焰、蒸汽、煙霧等含有毒性物質的熱氣流,引起呼吸道甚至肺實質的損傷;還有大面積燒傷,指燒傷面積較大,對機體生理功能影響嚴重,治療複雜且預後可能較差等。
燒傷後要保持創面清潔,避免受壓和二次損傷。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恢復。密切觀察創面變化,若出現紅腫加重、滲液增多、發熱等異常情況,需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規範治療,以確保良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