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體溫不到 35 度可能是測量誤差、環境溫度過低、保暖不足、服用退燒藥過量、疾病恢復期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重新測量、調節環境溫度、增添衣物、適當補充能量、密切觀察等。
1. 測量誤差:測量體溫時若操作不當,如體溫計未夾緊、測量時間不足等,可能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應重新規範測量體溫,確保體溫計與皮膚充分接觸且夾緊,按照正確的測量時間測量,如腋下測量需 5 - 10 分鐘。
2. 環境溫度過低:當所處環境溫度較低時,孩子散熱快,易出現體溫偏低。要及時調節環境溫度,可使用空調、暖氣等將室內溫度保持在 22 - 24 攝氏度左右,為孩子營造溫暖舒適的環境。
3. 保暖不足:孩子衣物單薄或覆蓋物少,熱量散失過多。需適當增添衣物,根據環境溫度合理選擇合適厚度的衣服,還可使用熱水袋等進行保暖,但要注意避免燙傷。
4. 服用退燒藥過量:孩子發燒時若退燒藥服用劑量過大,可能導致體溫下降過快過低。可適當給孩子喝些溫熱的糖水或果汁,補充能量和水分,促進藥物代謝。若情況嚴重,需及時就醫,遵醫囑可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 C 注射液、生理鹽水等進行治療。
5. 疾病恢復期:孩子在疾病恢復期身體較為虛弱,可能出現體溫偏低。要保證孩子充足的休息,提供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雞蛋羹等,密切觀察孩子精神狀態、體溫變化等。
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面色等情況。若體溫持續不回升或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異常表現,應立即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護理孩子,確保孩子能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