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長硬疙瘩碰一下疼應根據鞋子摩擦、胼胝、雞眼、跖疣、腱鞘囊腫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更換合適鞋子、使用角質剝脫劑、手術切除等。
1. 鞋子摩擦:長時間穿不合腳、過硬的鞋子,反復摩擦腳部皮膚,會導致局部角質層增厚形成硬疙瘩且有壓痛。更換為寬松、柔軟、合腳的鞋子,減少摩擦,一般一段時間後硬疙瘩可逐漸緩解。
2. 胼胝:多因長期機械性摩擦引起,表現為蠟黃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質肥厚斑塊,邊緣不清,表面光滑,觸之堅實,一般無自覺症狀,嚴重時可有壓痛。可遵醫囑外用維A酸乳膏、水楊酸軟膏、尿素軟膏等,軟化角質,必要時可使用刀片削除增厚角質。
3. 雞眼:因局部長期受壓、摩擦,導致角質層過度增生嵌入真皮層形成。呈圓錐狀角質栓,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中心有倒圓錐狀角質栓嵌入真皮,行走或站立時壓迫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可遵醫囑外用水楊酸苯酚貼膏、尿素維E乳膏、氟尿嘧啶軟膏,也可通過激光、冷凍等物理方法去除。
4. 跖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初起為細小發亮丘疹,漸增至黃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壓而形成淡黃或褐黃色胼胝樣斑塊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邊緣繞以稍高的角質環,去除表面角質後,其下方有酥鬆角質軟芯,可見毛細血管破裂外滲凝固而形成的小黑點。可遵醫囑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乳膏、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也可採用冷凍、激光、電灼等治療。
5. 腱鞘囊腫:多由於關節或腱鞘周圍結締組織退變所致,表現為皮下淺表的半球狀隆起,表面光滑,質地硬,一般無明顯疼痛,有時有輕微壓痛。較小的囊腫可通過擠壓使其破裂,逐漸自行吸收;也可通過穿刺抽出囊液,注入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注射液;較大或保守治療無效的囊腫,可考慮手術切除。
日常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鞋子,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保持腳部清潔衛生。若硬疙瘩持續不緩解、疼痛加重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就醫。